最近央视新闻播出的一段内容引起了不少讨论——去年我空军西部战区的部队在东南沿海进行训练的时候,有一架歼-16战机执行任务期间,竟然锁定并将两架“外军隐形战斗机”驱赶走了。更让人吃惊的是,那会儿歼-16和对方飞机的距离只有10到15米,飞行员甚至能看到对方座舱盖上的反光!最终,两架隐形战机被歼-16同时锁定后,赶紧掉头逃跑,从此以后再也没在中国近海出现过。这事一出,不光彰显了歼-16在空战机动方面的厉害,也暴露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——美军的F-35系列隐形战斗机,在中国面前,早就不算“隐形”啦。
根据央视报道和飞行员亲口描述来看,这一次的交锋算得上是一场典型的“对头遭遇战”。那两架隐形战机从海上方向向我方防空识别区逼近,地面雷达率先追踪到目标,然后下达命令让待命的歼-16迅速升空应战。两架飞机第一次相遇时,我机长优先锁定了敌方的长机,而那架“潜伏”的敌机试图脱离,想反制但被歼-16的飞行员果断施展了一个非常勇猛的“桶滚倒飞”动作,直接翻到敌机上方,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压制。这一突击动作,让歼-16同时将两架隐形战斗机锁定在火控雷达范围内。敌方见势不妙,就只好仓皇撤退了。
这类近距离的机动对峙能取得成功,可不是偶然哩。要知道,歼-16装备着实力特别强劲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跟踪系统(IRST),就算面对隐身战机,也能在一定距离内捕捉到它们的红外信号。更重要的是,我国的反隐身预警体系——包括VHF频段雷达、被动探测网络以及空中预警机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,早在领海线外就能提前锁定隐身目标,为歼-16占得了先机。换句话说,这场遭遇战的胜败,其实在飞机起飞之前,就已经基本决定了。
事件一经曝光,军迷们第一时间都把目光投向了两款机型:F-22A“猛禽”和F-35系列。表面上看,F-22的性能更棒,但通过多方情报推测——被锁定的可能性更大的是美国海军的F-35C。
原因吧,主要有几方面,先看时间和部署位置,F-22A这几年在嘉手纳基地不太常驻,到了2024年底轮换完毕,美军的F-22也都撤回了本土。而同期,美国海军“林肯”号航母打击群的第9舰载机联队(CVW-9)正好携带F-35C在中国南部海域活动。再说,央视报道里说“那款隐身战机事件后再也没有靠近中国沿海”,正好跟“林肯”号打击群穿越南海后直奔中东、之后F-35C就没再出现的情况完全吻合。而F-35A、F-35B仍在日本、韩国和关岛频繁飞行,那就可以排除是它们了。综上,这个被歼-16“骑脸锁定”的隐身战机,基本可以确认就是美国海军的F-35C。
说到F-35C,人家叫它“航母版隐身战机”,但要说它的飞行性能,在三种型号里其实算是最差的。原因嘛,舰载起降的特殊需求,导致它的机翼被加大,起落架也做了加强,整机还加固了结构,结果空重高达15.8吨,比F-35A重出了两吨。满油起飞的话,起飞重量能超过25吨,而推重比只有0.86。这一数据一出来就说明,这架飞机在中低空的机动能力,可没法跟歼-16、苏-35这些双发动机的重型战机比。
歼-16配备的可是“太行”改型的两台涡扇发动机,每台推力超过13吨,推重比远比F-35C高得多。在近距离格斗时,虽然F-35有雷达隐身的优势,但一旦被逼到肉眼可见范围,庞大的身躯和低的机动性能就成了“致命点”。实际上,法国的“阵风”和俄罗斯的苏-35都曾在演练中近距离锁定过F-35,这次歼-16又演了一遍,地点换成了中国近海。
这次事儿的更深层次意义,不只是歼-16飞行员那些英勇灵巧的动作,更彰显了中国反隐身体系的成熟水平。虽然F-35C号称雷达反射截面(RCS)只有0.005平方米,但那只是X波段(毫米波)雷达下的理论数据。实际上,我国的反隐身技术早已布局了从VHF、UHF到L波段的多频雷达网络,再配备有源相控阵预警机和电子侦察卫星,能够对隐身战机的“谐振特征”进行精准锁定。
要知道,隐身设计可不能在所有频段都彻底隐形,尤其是在长波雷达(波长一米以上)检测时,F-35那庞大的垂尾和进气口边缘很容易与雷达波发生谐振反射,搞得“隐身”变得不灵了。再加上咱们中国的先进AI信号识别算法和多站点联合作战,定位能力杠杠的,即使目标在远海低空,也能精准锁定。用句通俗点说,中国空军现在不光能发现F-35,还能在它还没到防空识别区之前,就追踪其轨迹,提前出手拦截。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反隐身实战化”。
过去十来年,美军主要依靠F-22和F-35系列保持着“隐形优势”,但这次歼-16成功锁定两架F-35C的事情,说明这种“优势”正逐渐被打破。隐身的核心,不过是信息的掌握差异嘛,而中国通过各种复杂的探测系统加上电子战技术,正在逐步打破这个信息上的不平衡。
这次事情也给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:中国的制空实力已经从“局部优势”蜕变成了“体系优势”。虽然歼-16不是隐身飞机,但借助雷达、数据链、电子战吊舱以及红外搜索系统,它完全能够对隐身战机进行全频段的压制。更别说,现在的歼-20、歼-35这些新一代隐身机都开始批量装备了,未来中国空军在制空权的比拼中,不仅能“看得见、锁得到”,还能“先敌发现、先敌出手”。
这次看似短暂的交手,让我们不光看到歼-16的技战术表现占优,更感受到中国空军体系化水平的成熟。F-35也许在好莱坞大片里无敌,但在中国的海空域,它的隐身效果已经不再神秘。当中国战机能够“提前发现、敢于靠近、稳稳锁定”,这意味着——美军的隐身战机最大底牌,早就被中国彻底摸透了。
未来的天空,不再只是那一方拥有隐身战机就能占优势,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谁掌握更多情报、体系更强大。这次,歼-16让全世界都看清楚了——在中国近海区域,F-35C已经不再“隐形”了,也不再安全。
配资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